佚名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chromasome)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染色质(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约占染色体全部成分的27%,另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占66%,RNA占6%。 组蛋白(hist ...
佚名 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使得染色质中DNA、RNA和蛋白质组织成为一种致密的结构形式。核小体由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和连接区DNA(linker DNA)二部分组成,在电镜下可见其成捻珠状,前者包括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构成的致密八聚体(又称核心组蛋白),以及缠绕其上一又四分之三圈长度为146bp的DNA链;后者包括 ...
佚名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的作用通常由蛋白质的功能来实现,但DNA并非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RNA。正常细胞遗传信息的流向是: 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相对较小,一般以单股链存在,但可以有局部二级结构,其碱基组成特点是含有尿嘧啶(uridinU)而不含胸腺嘧啶,碱基配对发生于C和G与U和A之间,RNA碱基组成之间无一定的比 ...
佚名 遗传信息从DNA分子抄录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在真核生物中,最初转录生成的RNA称为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然而在细胞浆中起作用,作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模板的是mRNA(messenger RNA)。hnRNA是mRNA的未成熟前体。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一是 ...
佚名 tRNA(transfer 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接合器分子。tRNA分子有100多种,各可携带一种氨基酸,将其转运到核蛋白体上,供蛋白质合成使用。tRNA是细胞内分子量最小的一类核酸,由70~120核苷酸构成,各种tRNA无论在一级结构上,还是在二、三级结构上均有一些共同特点。tRNA中含有10%~20%的稀有碱基(rare bases),如:甲基化的嘌呤 ...
佚名 核蛋白体RNA(ribosomal 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约占RNA总量的80%以上,是蛋白质合成机器�核蛋白体(核糖体)(ribosome)的组成成分。核糖体蛋白(ribosmal proteinrp)有数十种,大多是分子量不大的多肽类,分布在核蛋白体大亚基的蛋白称为rpl,在小亚基的称rps。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均由易于解聚的大、小 ...
佚名 小核RNA(snRNAsmall nuclear R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是一类称为小核核蛋白体复合体(snRNP)的组成成分,有U1,U2,U4,U5,U6snRNA等,均为小分子核糖核酸,长约106?89个核苷酸,其功能是在hnRNA成熟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参与RNA的剪接,并且在将mRNA从细胞核运到细胞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15 ...
佚名 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根据核苷酸分子中戊糖的类型,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核苷酸由磷酸基、戊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两大类。DNA一般含A、C、G、T四种碱基,RNA含A、C、G、U四种碱基。 四种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线形多 ...
佚名 1.比较RNA和DNA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组结构上有何不同?� 4.什么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5.简述两种DNA序列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6.试述DNA结构的不均一性与其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7.什么是核酸变性?简述影响特定核酸分子Tm的因素有 ...
佚名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界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特征以密码(code)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即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前通过DNA的复制(Replication),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Transcription)给RNA,并指导蛋白质合成,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 ...
佚名 DNA做为遗传物质的基本特点就是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准确地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使DNA的量成倍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指出,DNA是由二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所以一条DNA链上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是由图16-1双螺旋DNA的复制另一条决定的。这就说明DNA的复制是由原来存在的 ...
佚名 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即推测,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 ...
佚名 DNA双螺旋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单链组成,复制开始时,双链打开,形成一个复制叉(replicative fork从打开的起点向一个方向形成)或一个复制泡(replicative bubble,从打开的起点向两个方向形成。)两条单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由于DNA一条链的走向是5′→3′方向,另一条链的走向是3′→5′方向,但生物体内DNA聚合酶只 ...
佚名 很多实验都证明:复制是从DNA分子上的特定部位开始的,这一部位叫做复制起始点(originof replication)常用ori或o表示。细胞中的DNA复制一经开始就会连续复制下去,直至完成细胞中全部基因组DNA的复制。DNA复制从起始点开始直到终点为止,每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replicon)。在原核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 ...
佚名 (1)定点开始双向复制: 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最主要的形式,从一个特定位点解链,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各生长出两条链,形成一个复制泡,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复制泡的存在(图16-5)。�图16-5 SV40DNA;复制泡生长的电镜图谱 (2)定点开始单向复制: 质粒colE1是个典型的例子,复制从一个起始点开始,以同一方向生长出两条链,形成一个复 ...
佚名 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 1.解链酶(helicase) DNA开始复制时首先在起始点处解开双链,反应是在一种解链酶(helicase)的催化下进行的。解链酶需要ATP分解供给能量。大肠杆菌中DnaB蛋白就有介链酶活性,与随从链的模板DNA结合,沿5′→3′方向移动,还有一种叫做Rep蛋白和前导链的模板DNA结合沿3′→5′方向 ...
佚名 DNA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以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将游离的四种脱氧单核苷酸(dATPdGTPdCTPdTTP简写为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需要许多种酶和蛋白质参与,现分别叙述它们在DNA复制中作用。 ...
佚名 1957年,Arthur kornberg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 Ⅰ简写DNA polⅠ)后来又相继发现了DNA聚合酶Ⅱ和DNA聚合酶Ⅲ。(DNa polymerase Ⅱ,Ⅲ,简写DNA polⅡDNA polⅢ)实验证明大肠杆菌中DNA复制的主要过程靠DNa polⅢ起作用,而DNA polⅠ和DNA polⅡ在 ...
佚名 DNA复制从起始点开始向一个方向复制时,局部的DNA双链必须打开,主要靠解链酶的作用,打开后的单链还需要单链结合蛋白与其结合,在复制叉向前移动时造成其前方DNA分子所产生的正超螺旋,必须由拓扑异构酶来解决。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是一类改变DNA拓扑性质的酶。在体外可催化DNA的各种拓扑异构化反应,而在生物体内它们可 ...
佚名 DNA在复制过程中,合成出的前导链为一条连续的长链。随从链则是由合成出许多相邻的片段,在连接酶的催化下,连接成为一条长链。连接作用是在连接酶催化下进行的。 连接酶(ligase)的作用是催化相邻的DNA片段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连接反应中的能量来自ATP(或NAD+)。连接酶先与ATP作用,以共价键相连生成E�MP中间体。中间体即与一个DNA片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