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料与工艺差异顾名思义,大豆磷脂为提取自大豆,是植物来源;蛋黄磷脂是提取自鸡蛋黄,动物来源。蛋黄磷脂的生产原料为蛋黄粉,提取方法为有机溶剂提纯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原材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大豆磷脂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是,目前,大多食用、药用卵磷脂的生产原料均为大豆油副产品大豆脚油。由于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二) 脂肪酸构成差异表1. 蛋黄卵磷脂与大豆卵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脂肪酸蛋黄卵磷 ...
摘要:外泌体最早发现于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上清液中,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大小较为均一,直径为40~100纳米,密度1.10~1.18g/ml的囊泡样小体。细胞外泌体携带多种蛋白质、mRNA、miRNA,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并且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天然载体,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测量技术手段的局限限制了外泌体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这篇文章总结了外泌体的纯化方法,比较了现存各种外泌体测量技术,并重 ...
以下物品每组(两人)一套:枪头盒1000ul1个/组枪头盒200ul1个/组小烧杯2个/组三角瓶2个/组培养皿2个/组双面板1个/组记号笔1只/组移液器1000ul1只/组移液器200ul1只/组移液器20ul1只/组以下物品每两组(四人)一套:移液器0.2ul1只/2组枪架1个/2组研钵1个/2组标签纸1张/2组枪头盒10ul1个/2组镊子1个/2组剪刀1个/2组量筒(10ml)1个/2组量筒(50ml)1个/2组核对无误后 ...
简介:众所周知,活性污泥工业的处理效率与污泥微生物的活性密切相关。微生物活性越大,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通常我们使用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 、污泥龄(TS) 等指标来衡量微生物活性,并以F/M的形式进行评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测量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用MLSS(或MLVSS) 来衡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不够确切,因为MLSS(或MLVS ...
1、哪种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70%酒精杀菌力最强,它能使蛋白质脱水和变性,在3~5分钟内杀死细菌。因此,它用于消毒和防腐,适用于皮肤和器械、塑料制品等的消毒。高浓度的酒精(95~100%)能引起菌体表层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层,使酒精分子不易透入,因此杀菌能力反而弱。2、试剂的等级有哪些?根据化学试剂的纯度,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四级:一级试剂为优质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二级试剂为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三级 ...
新型扫描技术可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未来有望应用在其他器官纤维化诊断中。肝脏被誉为人体内的“化工厂”,同时也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已经晚了。肝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可诱发肝癌,阻止和逆转纤维化是减少肝病发展的主要方法。但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很难被发现,发现后也较难定量诊断其严重程度。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攻克了这一难题,利用电脑扫描技术,让电脑对肝纤维化 ...
肝硬化是导致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有快速蔓延之势。在世界范围内,肝硬化甚至具有不成比例的影响,正处于生命黄金期的年轻人或患有其他疾病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的病人更容受到该疾病的影响,这真令人惋惜。 为促进人类抗纤维化临床试验,以最终达成共识为目的,今年将举行AASLD新趋势主题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商讨与解决“抗纤维化药物临床实验的新趋势:策略与方法“。本次大会举办地:美国芝加哥;举办时间:2014年6月21日-22日。 ...
第二十一章 糖类 糖类化合物亦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糖类化合物由C,H,O三种元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在人体和动植物组织成分中,含有油脂和类脂,它们总称为脂类。油脂(脂肪和油)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生成的酯。类脂是构造或理化性质类似油脂的物质,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蜡和甾族化合物。脂类化合物的共同特征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等有机溶剂;都能被生物体所利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脂类在生理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大量热量,作为能源的储备物;它在脏器周围能保护内脏免受外力撞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其数量几乎占已知有机化合物的三分之一,用途也很多。许多重要的物质如叶绿素、血红素、核酸以及临床应用的一些有显著疗效的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等,都含有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生物碱多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本章内容与医学关系密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它非碳原子时,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这些非碳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合物主要是指分子中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看成是烃分子 表18-1 常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这类化合物范围广,种类繁多,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常见的比较简单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表18-1。 含氮杂环化合物、生物碱也是为数众多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将在第十九章中讨论。本章主要讨论胺、酰胺、氨基酸等。 第一节 胺类 胺类是比较重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取代羧酸可以看成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官能团取代后的生成物。最常见的是氢原子分别被卤素、羟基、氧原子或氨基取代,生成卤代酸、羟基酸、氧代酸或氨基酸。例如: 卤代酸 羟基酸 氧代酸 氨基酸 本章主要讨论羟基酸和氧化酸。 第一节 羟基酸 一、羟基酸的构造及分类 羟基酸是分子中同时具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酸和酚酸两类。 醇酸: 酚酸: 醇酸还可以根据羟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分为α-,β-,γ-,δ-…羟基酸。 二、羟基酸的命名 羟基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RCOOH)是最重要的一类有机酸。它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或写为-COOH)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羧酸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当羧基中的羟基被其它原子团取代时,则形成羧酸衍生物,主要有羧酸酯、酰卤,酸酐和酰胺。 第一节 羧酸 羧酸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状态或以盐或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是与医药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类化合物。 一、羧酸的分类及命名 按照烃基构造的不同,羧酸可分为脂肪族羧酸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醛、酮和醌的分子构造中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羰基,因而统称为羰基化合物。它们在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许多醛和酮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些是香料或重要药物。 第一节 醛和酮 一、醛和酮的构造 羰基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醛(甲醛例外,它的,羰基与两个氢原子相连),可用通式表示。”称为醛基,是醛的官能团,可简写为-CHO,它位于碳链的一端。 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酮,可用通式表示。酮的官能团 称为酮基,位于碳链中间。在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醇、酚和醚都是烃含氧衍生物。 醇一般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的化合物。羟基是醇的官能团。但芳香烃苯环上的氢原子羟基取代的化合物不属于醇而属于酚。酚的官能团也是羟基。 R-h 烃R-OH 醇 Ar-H 芳香烃Ar-OH 酚 醇和酚分子中虽然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但酚中的羟基仅限于直接连在芳香烃上,所以这种构造上的特点使酚的性质与醇不完全相同。一般把醇类的羟基称为醇式羟基,酚类的羟基称为酚式羟基。 醚是醇或酚的衍生物。它可看 ...
第十二章 环烃 环烃又称闭链烃。它们是具有环状构造的碳氢化合物。根据这类化合物的构造和性质又分为脂环烃和芳香烃。 第一节 脂环烃 脂环烃是具有链烃性质的环烃。脂环烃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有些地区所产的石油中含多量的环烷烃;一些植物中含有的挥发油(精油),其成分大多是环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挥发油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有的可作香料。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甾族化合物都是脂环烃的衍生物,在人体中起重要作用。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脂环 ...
第十一章 链烃 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简称烃。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其它各类有机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的衍生物。烃的种类很多,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互相连接的方式不同,可将烃分为两大类;开链烃和闭链烃。 开链烃简称链烃,它的构造特征是分子中碳原子互相连接成不闭合的链。链烃按分子中所含碳与氢的比例不同分为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饱和链烃又称烷烃。不饱和烃包括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等。 闭链烃分子中的碳原子连接成闭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系-物理化学性质的一门科学。它不仅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生命科学紧密相关。在研究动植物的生命现象时,随处都会遇到胶体体系。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说,人体就是典型的胶体体系。因为细胞、血液、淋巴液、肌肉、脏器、软骨、皮肤、毛发等都属于胶体体系。因此,生物体内发生的许多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与胶体的性质有联系。另外,许多药物、消毒剂、杀虫剂等也是以胶体形式生产和使用。因而对于医学工作者来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根据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精密程度,可分为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通常中测定含量在10-1~10-4mg・L-1的痕量组分。比色分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的测定方法与有关原理的一门科学。它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在部分。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 定量分析通常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应用特殊的检验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滴定分析由于其简便、快速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