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

即科隆群岛(Archipielago de Colon)。属厄瓜多尔。位于太平洋东部赤道两侧,东距厄瓜多尔900余公里。由16个大岛和许多小岛和岩礁组成。陆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散布在约6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人口6千余人(1982统计)。群岛由火山喷发而成。气候凉爽,雨量较少。高等植物和动物各有700种左右,其中有1/3以上是当地特有种,但与南美大陆的种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陆上已绝迹的巨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互利共生(mutualism)

  不同物种间互相依赖的一种互惠关系,共生双方皆从中得利,若失去一方,另一方也无法生存。如白蚁吃木材,却无消化木质纤维的酶,多鞭毛虫生活在白蚁肠道中,能分泌纤维素水解酶,将木质纤维消化成糖,用以提供白蚁和鞭毛虫代谢所需之能量。如无多鞭毛虫,白蚁就会饿死,但离开白蚁肠道,多鞭毛虫也不能独立生存。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的共生体;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亦属此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火山口群落(vent community)

   本世纪70年代,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深海底部火山口附近发现的生物群落。包括一些很特殊的蠕虫、贝类和蟹类。如体长超过1米的无肠的环节动物,其营养来源于共生的化能合成细菌。这类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而获得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是火山口群落食物链的基础。那里的生物能在200℃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由于深海中的高压,可使水在高温中不沸腾,这些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大分子能抗高温高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化的层次(levels of evolution)

   生物进化所包括的等级。例如种内进化、物种形成、种上进化等。种内进化又称微观进化(microevolution),通常指在较短时间内(如经过若干世代),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而导致亚种形成的过程。物种形成又称宏观进化(macroevolution),一般指基因频率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的过程。种上进化又称巨进化(megaevolution),指经历时间更长的属、科、目等的起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化速度(speed of evolution)

   指在相同时限内,同一生物类群中,各种性状演变的快慢,或出现分类群的多少。根据美国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G.Si-mpson)的建议,一般以进化速率(rate of evolution)作为衡量进化速度的依据。进化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辛普森用每百万年产生“属”的多少来表示进化速率的大小。例如,马在6000万年中产生了8个属,进化速率为0.0013,而菊石的进化速率为0.0005,表示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

解释生物进化的各种学说。亦称“演化论”或“天演论”。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在其《动物学的哲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系统的进化学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不但以大量的事实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而且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生物的进化,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命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造福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带综合理论性的基础分支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

   指种群的大部分成员所采取某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不及。动物个体之间常常为各种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配偶等)竞争或合作,但竞争或合作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行为方式(即策略)进行的。对某个体而言,最好的策略取决于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由于种群的其他部分也是由个体组成,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更多更有效地繁殖自己的后代,因而能够持续存在的必然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个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化方式(evolutionary pattern)

  学者们根据地层中大量的化石资料所概括出来的生物进化过程的类型。主要有4种方式。(1)上升进化:又叫级进进化(anagenesis)或全面进化,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全面提高,这是进化的主干,其结果使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如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叶状体植物到维管束植物,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以及从鱼纲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绝灭(extinction)

  古代生物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的消失。从性质上看,绝灭可分为种系绝灭和终极绝灭。前者是从旧种演变出新种,谱系并未中断,这是进化过程中的新陈代谢现象,并非真正的绝灭;后者指一个物种的所有群体都消失,谱系中断,成为真正的绝灭。生物学上所讲的绝灭,通常是指终极绝灭。从规模上看,绝灭又有大小之分,标准是某一地质时期内“科”消失了多少,小规模的绝灭,速度较慢,一般属正常现象;大规模的绝灭,速度很快,许多“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应当采取防治措施以预防害虫种群增长,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其防治消耗的害虫密度。有害动物种群的波动、平均密度和经济阈值的关系是:如害虫的平均密度和波动最高值都低于经济阈值,表示该种群无经济危害;平均密度虽低于经济阈值,但种群波动最高值有时超过经济阈值,表示偶有危害的种群;平均密度低于经济阈值,其种群波动最高值经常地超过经济阈值,则表示经常有危害的种群;平均密度已在经济阈值以上为严重危害的种群。综合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异质地表。例如航片上看到的某地由农田、森林、河流、居民点……组成的风景即为景观。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学问,它是生态学与地学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生态学一个年轻的分支。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的特点及其动态、各种不同尺度所带来的生态效应。例如景观多碎裂为各种斑块、斑块大小、边缘镶嵌特点、穿过各生态系统的廊道特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净同化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积累量。将测定时期内,整株植物或群体干物质重量增加的克数除以总叶面积和相隔天数,常用单位为克(干重)·米-2·天-1,一般为4~6克(干重)·米-2·天-1,高值可达15~16,甚至还要高。该数值是变化的,例如作物群体叶面积系数的高低会影响数值发生变化,当作物叶面积系数高时,就会有更多的叶片相互荫蔽,而引起其数值下降。它不仅取决于叶片的光合作用,还包括除叶片外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磷循环(phosphorus cycle)

  磷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存在于岩石和天然磷酸盐中的磷,通过风化等作用后溶于水,植物从环境中吸取磷,使之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植物体内的磷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沿食物链流动,又经排出物和尸体的分解而回到环境中。土壤中的磷易和钙或铁结合,其化合物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由于磷在土壤和海底沉积,使磷循环变成了不完全循环,但海鸟产生的鸟粪堆积是磷循环的一种补偿途径。磷是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硫循环(sulphur cycle)

  硫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硫是构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辅酶的成分之一,它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形式,以元素硫、亚硫酸盐和硫酸盐最重要。植物吸收环境中呈溶解状态的硫,植物体中的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圈中流动,动物的排出物和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硫酸盐或硫化氢返回环境。硫细菌能将硫化氢转变成元素硫或硫酸,然后进入再循环。硫循环既属沉积型,又属气体型循环。人类对硫循环的主要影响是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密度制约(density-dependence)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2) 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当种群密度大时,个体间的接触就频繁,传染病也容易蔓延,可见疾病属密度制约因素。而寒潮来临,种群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死亡,这种影响与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描述行为学(descriptive ethology)

  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具体包括行为谱研究、比较行为学研究和对各种行为型进行分类和命名。行为谱就是一种或一类动物正常行为的全部名录或记录,详尽地收集和整理所研究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是行为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比较行为学则涉及对不同动物的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行为学家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地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对整个科或整个属的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提供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重要资料,有助于从行为进化的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生态系统的能流过程中各个不同点上的能量比值。由于每克不同生物物质(干重)所含的热能量不同,在计算时应用热值单位。常用的生态效率及其计算方法有:  同一营养水平内的比率:  同化效率=同化量/摄食量  组织增长效率=生产量/同化量  生态增长效率=生产量/摄食量  一般情况下,食草动物的同化效率偏低,原因是其食物中难消化的成分多。食肉动物的组织增长效率偏低,因它在追捕猎物时消耗能量多。不同营养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防治农、林、医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类方法。有害生物主要分虫害、病害、鼠害和杂草四类。例如,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和其他动物,如山雀、啄木鸟、青蛙等。我国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就有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此法一直沿用至今。利用赤眼蜂防治蛾、蝶类害虫的卵,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用虫霉菌使“吊死瘟”在蝗虫中流行,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放大作用(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化学药剂等,通过食物链,随生物所占营养级的提高而在其体内逐步增大浓度的现象。一般来说,寿命越长、营养层次越高的生物,体内积聚的毒物浓度越高。例如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在海水中的浓度可能很低,但当其通过食物链到达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时,就会逐步积累和增加浓度。如图所示:刚毛藻体内DDT的浓度为海水中的1600倍……银鸥的为海水的151万倍。人若食用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亦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地理分布等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同一环境中包含许多种生态因素,每种生态因素的质量、数量和强度的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不同影响。生态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如洪水泛滥引起一些动物迁移就属直接影响;雨量少,植物生长不好就会影响黄羊等动物的数量,雨量对黄羊的作用就是间接的。在研究某特定环境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应弄清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