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过程。此过程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欧兔进入澳洲后,由于没有天敌制约,很快就在草原上大量繁殖,它们与牛羊争夺饲料,使草场大片荒芜后,借助粘液瘤病毒感染,才控制住其种群增长。麝鼠原产北美,为重要毛皮兽,引进欧洲后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很快遍布欧洲,甚至进入苏联西伯利亚和俄罗斯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ecosystem stability)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来干扰时维持和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例如,水体生态系统受污染时,一些水生生物可能受害或死亡,如果污染不十分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净后,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森林被部分砍伐后,能通过自我更新和演替逐渐复原。但如过多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就可能使该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长期无法复原,森林若被过量砍伐也将难以恢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及其稳定机理,存在很多争论,稳定性包括抵抗力和恢复力,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

  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目的是通过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及促进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途径,获得更多粮食和农副产品,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农、林、牧、副、渔的综合经营体系。充分利用每种农业生物和产品,设法让废弃物通过食物链或加工链而被多次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力争做到无废料、无污染。(2)充分利用太阳能。如利用套作、间作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学(ecology)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因素,前者指光照、温度、水、盐分等理化因素,后者指同种和异种的有机体。同种生物有机体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内关系,异种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间关系。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os表示学问。按字面解释,生态学的含义是:在生物居住的地方来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全部关系。生物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基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量(biomass)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与生产力是不同的概念。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standing crop),生产力则是某一时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t时间的生物量比t—1时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该时间中的减少量才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气候图(bioclimograph)

   气候图是地学中用以表示某地多年(或一年)气候的直观的简表,例如常用的温湿年变化图是以标明在坐标上的逐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或降水量)的12个点,按月顺序连接起来的多角形图。把生物的生态特征与气候图相结合,就成为生物气候图。例如,危害柑桔的地中海蜡实蝇(Ceratilis capita),其生活的最适温湿范围是16~32℃和75~85%之间,图中内、中、外三个长方形分别表示其最适、适宜和可耐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biocenosis)

  生活在一定地段或生境内、相互作用着的动植物种群的总体。生物群落中全部植物的总体称为植物群落,全部动物总体为动物群落。群落就是种群的集合体,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等类群。生物群落概念的产生与强调同一地段内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其基本特征为:(1)群落中各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作用;(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3)群落中的成员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互相不同,故有优势种与从属种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生产力(biological production)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生产的有机物的总量。可用数量、重量或能量表示。以能值表示的生产力具最好的可比性。又可分为初级生产力(或称第一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第二性生产力)。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及其决定因素,有重大实践意义,是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生产有机物的过程称初级生产,初级生产积累能量的速率就是初级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年龄锥体(age pyramid)

  亦称年龄金字塔。由自下而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组成,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由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其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分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幼体多,老年个体少。下降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壶形,基部窄而顶部宽,表示种群中幼体少,老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稳定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形,种群中幼体与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其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内禀增长能力(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

  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增长能力。苍蝇、蚊子的出生率比家鼠的高,而家鼠的又比大象的高,这种能力是不同动物的先天所决定的。各种生物在潜在增殖能力上有区别,并且还有其寿命和存活率上的特点,因此,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即潜在的最大增殖能力(生物潜能)可以作为描述种的特点。虽然有的学者对种的固有不变的生殖潜能表示怀疑,但各物种毕竟有其生殖能力上的特点,其变动也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内禀增长能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食草作用(herbivory)

   捕食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植物虽不能主动逃脱食草动物,但却可通过某些适应方式以防止被食。如仙人掌、玫瑰等有刺,烟草中含尼古丁,某些植物叶子中的单宁含量占其干重的60%,味道又苦又涩。但适应只是相对的,如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a)中含强心苷,能影响脊椎动物的心率,对鸟、兽有毒,但斑蝶却能吃它。食草动物与植被的关系很复杂,过度放牧和停止放牧都可能破坏草原。前者会过度消耗牧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循环(water cycle)

  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生命必需元素运动的介质,没有水循环就没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表面的70%为水覆盖,其中海水(咸水)约占97%,淡水仅占3%。在全部淡水中,约有3/4存在于两极的冰盖和冰川中,可供人类利用的只有1/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则是水循环的关键。阳光照射水域和陆地,使那里一部分水变成蒸气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

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五个纪。距今3.5亿年至2.8亿年,持续约7000万年。因为这是一个主要的造煤时代,所以英国地质学家科尼比尔(W.D.Conybeare)和菲利普斯(J.Philips)于1822年命名为石炭纪。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石炭系”,代表符号为“C”。石炭纪亦分为早、中、晚三个世。植物方面。木本石松植物(Ly-copods)、芦木植物(Calamites)、蕨类植物(Fer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碳循环(carbon cycle)

  自然界中的碳在各类生物的作用下,在有机态和无机态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的过程。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无机环境中的碳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形式存在,贮存于地层中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中也含有大量的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吸收来的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的碳就被固定到植物体内。食草动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ed yield)

  资源科学管理原理。含义是既要使某种生物资源产量达到最大,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即所谓“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原则。最大持续产量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渔捞管理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原理,如对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海鱼(秘鲁鳀)和最大海兽(蓝鲸)资源的管理就以其为依据。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方法很多,最基础的是根据种群S-型增长原理而建立的模型来估计,最后确定最大持续产量为种群环境容纳量的1/2。按最大持续产量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以及各种机动车辆及大楼空调设备所排出的热气,而且都市中大多是钢筋水泥等构造物,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具有阻挡或减弱作用,使得温度往往比邻近地区高,造成使都市微气候改变的所谓「热岛效应」(heat islands)。 这种效应可使城郊温差高达摄氏 5 ~ 6 度,它会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变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工林

绿色植物是一个生物体,具有生、老、病、死及延续后代的生命功能。一棵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吸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个体生态特征,同时也能够提供调节大气温度、净化空气、平衡大自然环境的功能,集树成林,其发挥的效果必相当庞大而重要。 森林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贡献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是长期的林木生长活动,经由光合作用吸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会随着增加。第二是林木环绕于建筑物周围,能调节微气候,减少对暖气或空调的需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环境

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务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而言的,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类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的空间以及其中可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生物科学中,一般以生物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和群体的空间及其中一切事物的总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阳光、湿度、大气及其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在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各类生物的生存和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