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蓟马

危害水稻的蓟马,以稻蓟马和稻管蓟马发生最为普遍,均属缨翅目,前者属蓟马科,后者属管蓟马科。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管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是由平脐蠕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该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地上各部位均可发生,以叶片发病最普遍,其次为谷粒、穗颈和枝梗等。叶片受害后初为小褐点,后扩大为椭圆形褐色病斑,因大小似胡麻籽,故称之为胡麻斑病。病斑边缘明显,外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呈灰黄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密生,常相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谷粒上病斑与叶片上病斑相似,可扩展至全谷粒,湿度大时内外颖合缝处及谷粒表面产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云形病

水稻云形病是山稻格氏霉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杂交稻和常规中籼稻后期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片受害后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下部扩展,病斑呈灰褐色和暗褐色相交的波浪状云纹,病健交界处明显,高湿时叶片病部呈水渍状腐烂,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产生许多褐色小点(子囊壳)。 病菌以菌丝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是由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有性态为藤仑赤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又称徒长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 病苗细长,叶色淡绿,比健苗高,病株节间伸长,茎节上逆生不定根,茎杆逐渐变褐,腐烂,其内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在垂死或死亡病株的叶鞘和茎杆上可产生淡红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可见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子囊壳)。抽穗期后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为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俗称锈稻、坐棵等,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此病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时始发,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受害植株发僵,分蘖少而小,老叶下垂黄化而心叶窄挺,茎秆纤弱。初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叶尖端或叶脉附近产生赤褐色的小斑,进一步发展成大小不等的铁锈状斑点,一般老叶先发生,根系发黄,赤褐色,甚至变黑腐烂,白根极少。 造成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土壤缺锌、缺钾;②未腐熟的有机肥和绿肥施用过量,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普通矮缩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多种叶蝉传毒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沿江及长江以南稻区。 病株矮缩明显,分蘖增多,叶片变短,呈浓绿色。新生的叶片、叶鞘上可出现平行的黄白色虚线状条点。一般不能抽穗,发病迟的虽可抽穗,但呈现包颈穗或半包颈穗,结实差,穗小、秕谷多。 该病毒主要由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传毒昆虫主要在绿肥田及其他杂草上越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曲病

稻曲病是由无性态为稻绿核菌。有性态为稻麦角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通常在中、晚稻及杂交稻上发病较重。 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小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形成菌丝块并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块状物(孢子座),后包裹颖壳,形成墨绿色球状物,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的厚壁孢子。一般病穗上有几粒至数十粒发病,病粒上的墨绿色球状孢子座直径为0.7~1.5厘米。 病菌以厚壁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粒黑粉病

稻粒黑粉病是由稻尾孢黑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尤其在杂交稻制种田受害更甚。 该病危害穗部,一般仅个别小穗受害,病粒外表带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显示有黑色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病谷全部或部分被黑粉代替,有些病粒呈暗绿色,不开裂,似青秕谷,手捏有松软感,内部充满黑粉(冬孢子)。 病菌孢子在土壤中或种子内外越冬为主,翌年萌发产生担孢子或次生担孢子,随气流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基腐欧氏菌玉米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一般在分蘖至灌浆期发生,分蘖期可出现零星病株,病株茎基部的叶鞘上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向上扩展,形成边缘深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大病斑,茎基部变灰黑色,有时节间出现黑褐色纵条斑,严重病株先从心叶青枯卷曲,最后枯黄,似螟虫造成的“枯心”状。病害后期病株茎基部和根部变黑并逐渐腐烂,地上部自上而下逐渐枯死。有时病株基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叶尖枯病

水稻叶尖枯病是由稻生叶点霉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为杂交稻和籼稻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稻叶尖枯病多在水稻孕穗期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以后扩展形成长条形斑,病斑初为墨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健交界处明显,交界处常有一褐色条纹,有时呈波纹状。病部簿而脆,叶尖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对光可见许多埋生的褐色小点(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白叶枯病

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 症状主要有:①普通型:一般在分蘖后期出现,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期沿叶脉或中脉发展成条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空气湿度大时肉眼可见病部有“鱼卵”状菌脓(内有许多白叶枯病细菌),水稻类型不同,病斑颜色略有差异。②急性型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品种感病情况下发生,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似开水烫伤状,病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由病原物侵染或非病原物影响,引起水稻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生理性)两类,非侵染性烂秧主要指由不良环境所造成;侵染性烂秧则指由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腐菌、镰刀菌等侵染所致。 由于引起水稻烂秧的病因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烂种主要指稻谷播种后种胚变黑、发臭,甚至腐烂的现象。烂芽指播种后稻芽未能转青即死亡的现象。烂芽有生理性烂芽,常见的症状有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日前不仅在沿海省份,在江苏、安徽、湖南等省局部地区都打发生。 病害症状多在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成为宽0.5~1毫米,长为1~4毫米的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病斑上生出许多很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在叶面的任何部位发生。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稻叶龄模式法

水稻叶龄模式法,是根据水稻器官同伸规律,应用水稻主茎叶片生育进程,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它是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经多年研究建立的以高光效群体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其高产生育指标更加数量化,技术体系更加规范化。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增产效果及降低成本均较显著,到1990年止,全国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 1.2亿亩,平均增产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稻田灌溉

1.高产田的灌排水技术 要夺取水稻高产,在有水源保证灌溉的地区,都应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及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行科学管水。但随着品种类型及栽培技术的更新,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则不一样,50年代,针对常规高秆中稻的倒伏与增穗,采取“浅--深—浅”型灌溉技术,获得增产10%以上的效果。60年代,为适应矮秆品种高肥,密植,争多穗、大穗的特点,推行“浅灌--湿润--晒田”相结合的灌溉技术。70年代杂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茶薪菇

茶薪菇,隶属粪锈伞科、鳞伞属(田头菇属)。是亚热带地区生长的一种土生木腐菌,属珍稀食用菌。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比金针菇的含量还高,民间誉称“神菇”。省微生物研究专家廖汉泉研究员认为,茶薪菇品种实属难得。种植茶薪菇,对合理利用山区林木资源,保持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带动农民致富等作用重大。产品可鲜销、制罐或烘干,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球盖菇栽培

大球盖菇又名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姑,其菇体色泽艳丽、肉质滑嫩柄爽脆、营养丰富、口感极好,干菇香味浓,可与花菇相媲美。是一种很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类品种之一。适合我省粤西粤北等地区种植。 一、原料选择 用于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较多,如稻草、蔗渣、木屑、玉米秆、花生藤、谷壳等,选料力求新鲜、干燥、无霉变。 播前将稻草等干物质先浸泡石灰水36—4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鸡腿菇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大型真菌。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是一种具有较高商业潜能的食、药兼用的菇类。目前已被定为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具有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为一体的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 据分析,鸡腿菇含20种氨基酸,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粗氨、酪胺和色胺等生物碱及甾醇脂等8种脂肪酸,具有益脾胃、助消化、增进食欲及治疗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阿魏蘑栽培

白阿魏蘑是刺芹侧耳的白色变种,又名白灵蘑、白灵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 白阿魏蘑子实体不仅洁白清亮,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具医疗保健作用。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白阿魏蘑蛋白质含量高达14.7%,并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中,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 由于野生白阿魏蘑生长在中药阿魏植物上,因而具有与中药阿魏相似的医药疗效,有消积化淤、清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