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食用蘑菇(mushroom)。约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少数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全世界食用菌总共约有500种,中国在80年代中期见于报道的近350种,迄今人工栽培的仅20种左右。所有食用菌均属异养型生物。依生活方式的不同,食用菌可分为寄生、共生、腐生三种类型。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食品,食用部分为具有产 ...
菊科(Compositae)茼蒿属中以花器中供食的栽培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 sinense Sab.,别名甘菊、臭菊。花器中含有菊花甙、腺嘌呤、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制作饮料,清热解暑。起源于中国,汉代的《礼记·月令》篇有栽培菊花的记载。相传中国的菊花在唐宋时代经朝鲜传入日本,17世纪初又传到欧洲等进。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以江苏、浙江、江西 ...
单子叶植物,隶属百合目。100余属,1200余种,世界分布,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中国约17属,44种,分布西南、中南各省。多年生草本,极少半灌木、灌木或乔木状。有鳞茎或根状茎。花两性,辐射或两侧对称,单生,或常为伞形花序。雄蕊6枚,花丝分离或合生为杯状,花药内向纵裂。花粉二细胞型。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胚珠通常多数,倒生。胚乳沼生目型或核型。花柱细长。蒴果,少浆果状。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6 ...
石榴科石榴属,多年生落叶果树,灌木或小乔木。又名安石榴、若榴、天浆、金罂。学名Punica granatum L.。石榴原产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带。早在汉代传入中国陕西省,栽培历史将近2000年。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沿地中海各地均有栽培。中国南北各地除极寒地区外,均有分布。石榴树高4-6m。树干上有瘤状突起,分枝多。嫩枝有棱,略呈方形,成长后变为圆形;叶对生或丛生,倒卵形或长披针形,全缘,叶面 ...
发育枝抽生数量和生长的总体表现,以骨干枝延长枝的发枝数量多少、平均长度、粗度、充实度、生长方向以及枝条颜色和来衡量;有时也以春梢初期生长速度来衡量。生产上,常以树冠外围大部分新梢的生长状况作为判断树势强弱的标志之一。果树生长势受树种、品种、砧木、树、结果多少、土肥水管理和修剪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通常,同一品种嫁接在乔化砧上比矮化砧或短枝型的植株生长势旺;幼树比成龄树生长势强,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势 ...
胡桃科山核桃属的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又名浙江山核桃、山核、山蟹、小核桃。学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山核桃原产中国。早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中国华东地区就已有山桃的分布。山核桃主要分布于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桐庐和安徽的宁国、歙县、绩溪、旌德等县,多山野自生或作为林木栽培。树高达30m,干径30-66cm。树皮平滑,灰白色。裸芽。奇数羽状复叶 ...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中的一个种,学名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Nakai.落叶灌木或乔木。果肉供药用,分布于中国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主产于河南和浙江两省。株高2-8m。树皮淡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圆形或带四棱形,粉绿色,干后紫褐色。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花开放先于叶,伞形花 ...
毛莨科芍药属中的栽培种,学名Paeonia lactiflor Pall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芍药、白芍、金芍药。以根入药,种子含油量25%左右,可供制皂和涂料用,花供观赏。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中国安徽、四川、浙江、山东、河南和贵州等省。芍药株高60-80cm,根肥大,多分枝,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外皮棕红色。叶互生,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叶缘密生骨质小乳突。叶基常带红 ...
蔷薇科山楂属,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又名山里红、红果。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山楂原产中国、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远在2000年前已有关于山楂的记载。山楂适应性很强,丰产性好,一般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t以上,果实耐贮运,适于山地、沙荒地发展。山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亚、欧、美各洲。在中国,很多省(自治区)都有山楂属植物分布,华北、东北各省最多,主要产区有 ...
茶叶初制工序之一,是制造绿茶、黄茶、黑茶的第一道作业。其主要作用是迅速破坏鲜叶中酶的结构,使其失去催化反应的能力,阻止鲜叶因酶促氧化而红变;同时借热化学反应,消除鲜叶的青臭苦涩味,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其次炒热杀青,还有蒸发水分,使叶质变柔软的作用。杀青方法有五种:①金属导热的炒热杀青(简称炒青);②蒸汽导热的蒸热杀青(简称蒸青);③空气导热的烘热杀青;④水导热的泡青;⑤辐射能杀青。杀青温度 ...
又称家蚕,简称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桑蚕是完全为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 ...
豆科三叶草属植物,学名Trifolium L.,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车轴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植株直立或匍匐。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全缘或有锯齿。托叶连生于叶柄。形状大小各异。总状花序,呈头形或穗状,着生于叶腋花梗或茎的顶端。花小,白、黄、紫、红或杂色。小花数3~200朵,自花或异花授粉。荚小、膜质、包于萼内,不裂开,含种子一至数粒,种子大小颜色差异显著。全株光滑或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 ...
五加科人参属中的一个变种,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田七、参三七、山漆、金不换等。以根及根茎供药用,为中国特产。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株高20-60cm。主根呈倒圆锥形或短圆锥形。掌状复叶轮生于茎端,一年生植株有复叶1片,二年生有1-3片,三年生有 ...
藜科甜菜属Beta植物。分为野生种和栽培种。栽培种有4个变种:糖用甜菜,叶用甜菜,根用甜菜,饲用甜菜。作制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两年生作物。甜菜块根是制糖工业的原料,也可做饲料。 糖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种滨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 甜菜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发育周期,第一年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形成繁茂的叶丛,粗大的块根;第二年进行生殖生长,抽薹开花结实。 ...
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中的一个栽培亚种,以未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var. rugosa Bonaf,别名菜玉米。染色体数2n=2x=20。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糊精)、脂肪和蛋白质,含维生素A丰富,粉质淀粉含量较少。除煮食外还可制成罐头。 原产非洲的热带地区,在墨西哥南部考古发现玉米穗轴,距今已有5400-7200年,化石花粉粒经鉴 ...
卷曲形乌龙茶之一。因用铁观音种的鲜叶单独制成而得名。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于1723 1735年间创制。成茶外形条索卷曲重实,呈蜻蜓头,色泽沙绿起霜,香气具兰花香,味鲜浓,入口微苦,瞬即回甘,具特殊韵味,称“观音韵”。闽南茶区4月底-5月初采制春茶,鲜地标准为小开面3-4叶;6月下旬采夏茶,8月上旬采暑茶,10月上旬采秋茶。其制法经晒青、晾青、做青、初揉、初烘、包揉、足火等工序。晒青于下午4-5时光 ...
菊科(Compositae)菊属中以嫩茎叶为食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var.spatiosum Bailey,别名蓬蒿、春区菊、蒿子杆。染色体数2n=2x=18。具特殊气味,营养丰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茼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欧洲常作花坛花卉。 原产地中海。中国已有900余年的栽培历史。根浅生,须根多。营养生长期 ...
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能结甜味浆果的一个亚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syn.C.annuum L.) var.grossum Bailey.别名青椒、菜椒。染色体数2n=2x=18。果肉厚而脆嫩,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100g青果含水分93.9g左右、碳水化合物约3.8g,维生素C51-272mg;每100g红熟果含维生素C170-36 ...
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中幼果无刺的栽培种,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学名Cucumis melo L.别名香瓜、果瓜、哈密瓜。染色体数2n=2x=24。果实香甜或甘甜,每100g果肉含水分90-93g、碳水化合物9.8g、维生素C29-39mg,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等。鲜果食用为主,也可制作瓜干、瓜脯、瓜汁、瓜酱及腌渍品等。中国、苏联、西班牙、美国、伊朗、意大利 ...
茶树树干或根部钻蛀性害虫,主要有黑跗眼天牛(Chrenoma atritarsis Picard)和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属鞘翅目天牛科。1.黑跗眼天牛 又名茶红颈天牛。分布与为害: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为害茶、油茶。主要以幼虫蛀害枝干,引起肿胀,皮层环裂,茶树生长受阻,甚至枯死。形态:成虫体长9-12mm,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