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组学时代的肿瘤免疫学研究

  • 讲师介绍
  • 视频介绍

讲师介绍

李汉杰
李汉杰博士,青年千人,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B类),2014年在韩家淮院士的指导下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0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从事免疫学和单细胞组学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EMBO院士Ido Amit教授。曾被评为德国 “洪堡学者”,获得欧盟 “玛丽-居里奖学金”。博士后期间自主开发了能够同时获得单细胞转录组和TCR(T 细胞受体)序列的新型单细胞测序方法。该方法具有通量高、价格低廉的特质,可广泛应用于研究免疫细胞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功能。至今已于免疫学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合作作者论文发表于Science和Cell等期刊。实验室整合单细胞组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在肿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作用。
邝栋明
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近年来,以肝癌为主要模型,来研究间质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以间质免疫细胞(重点为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分子分期和治疗靶标的可行性; 作为通讯作者在Cancer Discov、Gastroenterology、J Clin Invest、Sci Adv、Hepatology、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系列论文。
点击查看更多讲师

视频介绍

课程大纲:

1、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

2、肿瘤免疫的前沿进展

3、单细胞组学的应用实例

4、T细胞功能失调的新进展



肿瘤免疫微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深入研究肿瘤中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分化及功能有助于我们开发更精准高效的免疫疗法。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全面细分免疫细胞类型和功能的异质性。为了在单细胞转录组水平研究免疫细胞在肿瘤中的异质性、分化路径和功能

李汉杰老师自主开发并应用先进的单细胞组学技术研究肿瘤中浸润的免疫细胞。他开发了能够同时获得单细胞转录组和TCR(T 细胞受体)序列的新型单细胞测序方法。该方法具有通量高、价格低廉的特质,可广泛应用于研究免疫细胞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功能。通过对人黑色素瘤中的免疫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和单细胞TCR 测序,揭示了人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及不同细胞亚群之间在分化上的关系。他们首次发现并证明功能失调CD8+ T 细胞由一群“过渡态”的CD8+ T 细胞分化而来,而细胞毒性CD8+ T 细胞的分化独立于过渡态和功能失调T 细胞(Cell 2019)。他们的研究表明先前被认为处于“耗竭” 状态的功能失调CD8+ T 细胞实际上在肿瘤中高度增殖且驱动着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研究表明功能失调T 细胞的丰度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应答预测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