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尿液中有很多泡沫,于是就慌张地认为是不是出现蛋白尿了?或者肾脏出现了问题?但是到医院检查尿常规或者尿微量白蛋白后,并没有发现尿蛋白。
于是,很多人便产生了疑惑。小便中明明有很多泡沫,为什么不是蛋白尿呢?泡沫尿是不是就等于蛋白尿?到底怎样才算蛋白尿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泡沫尿和蛋白尿的知识。
泡沫尿是不是等于蛋白尿?
事实上,泡沫尿并不等于蛋白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
反过来说,蛋白尿患者一般都会排泡沫尿,而且尿液的表面往往会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因此,自己鉴别蛋白尿最好的方法是,用一支试管装 20 ml 的尿液,来回振荡,如果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则可怀疑是蛋白尿,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一般来说,蛋白尿的可以通过尿常规的检查检测出来。当尿蛋白超过 150 mg/24 h 或超过 100 mg/L 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 0.15 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而根据发生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通常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蛋白尿常见的五种分型
1. 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高,使得原尿中滤出的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产生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 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使原尿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被重吸收,从而导致蛋白尿。此类蛋白尿多数含有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淀粉酶等小分子量蛋白质,一般蛋白排泄量为<2 g/24 h。
3. 溢出性蛋白尿:由于血浆中某种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产生过多,可经过肾小球滤出。由于溢出量过多,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因而产生了蛋白尿。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
4. 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 T—H 蛋白,每日排出量约为 10~140 毫克。而且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但是,当发生肾小管炎症、药物刺激后或肿瘤时,这些含蛋白的分泌物便会进入尿中,产生分泌性蛋白尿。
5. 组织蛋白尿:当肾组织受到破坏,结构分解后,胞质中的酶和蛋白质便会释出,从而导致蛋白尿。其多数为小分子蛋白质。
一些患者常常会因为尿中蛋白的含量过高而心神不安。可实际上,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常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因此,发现蛋白尿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明确诊断,保持良好的心态。轻度患者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由全国医药百强江苏苏中药业研发的肾病药物,能有效减轻小管与间质损伤,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力,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来源:39健康网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慢性肾脏病因其知晓率低、发病率高且具有高死亡率,所以它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据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 10% 至 13%,也就是说,100 人中就...
2014 年 3 月 13 日是第九届世界肾脏日,今年肾脏日的主题是「防治老年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容易导致肾损伤,甚至会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高,其中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甚至已高达 10.8%,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