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靶向显影与治疗
随着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超声及造影剂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体积大, 导热性差; 依赖于丰富的氧和其他营养物质, 因此需要通过新生血管来增加血液供应; 同时, 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大量的特异性抗原, 如VEGF、ανβ3 等, 这些抗原与肿瘤滋养血管的生长和肿瘤侵袭性有密切关系。根据这些特点, 超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①在微泡上结合抗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达到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显影。Howard 等首先将抗ανβ3 整合素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生物素桥结合到脂质体微泡表面, 制备出能与ανβ3 特异结合的微泡, 第一次在肿瘤血管模型中实现了靶向显影, 但由于特异性结合的靶向微泡数量有限, 仅实现了彩色信号增强。Ellegala 等通过建立无胸腺的兔恶性神经胶质瘤模型, 在肿瘤移植后14 和28 d 分别注入靶向性ανβ3 微泡,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结合有ανβ3 的微泡在肿瘤微循环选择性滞留, 肿瘤信号从14~28 d 明显增强, 肿瘤周边明显。②利用结合有ανβ3 抑制剂的超声造影剂微泡选择性到达肿瘤血管, 抑制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达, 从而阻断肿瘤性血管的生成, 促进肿瘤相关小血管的凋亡, 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也可利用包载有治疗基因和药物的微泡在空化效应下靶向释放治疗基因和药物,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Unger 等在瘤体内注入超声造影剂和p53 基因后再用超声照射, 既可有效地控制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 又能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③利用空化效应及造影剂微泡破碎供给肿瘤营养的微血管和周围部分组织, 一方面可激发增强凝血酶活性, 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切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给; 另一方面可使肿瘤细胞膜结构破损、增殖活性降低、转移能力下降并易受到免疫细胞攻击及放化疗的杀伤,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冯若教授采用超声联合微泡的方法, 诱导肝肿瘤组织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形成栓塞来抑制肿瘤生长。另外, 利用变相型超声造影剂来栓塞血管也可达到血管栓塞治疗的目的。重庆医科大学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癌症病人后, 发现CD4、CD8 及NK 细胞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提示超声治疗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④利用超声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组织。如高强度聚焦超声, 就是将高功率声波聚焦于深部肿瘤组织, 通过超声空化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对深部肿瘤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使之发生凝固性坏死,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适用产品:Targestar 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