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溶胶说起:科研人员处理临床样本的有效防护

   2020-02-13
字体大小:

气溶胶因近期得到官方证实,可作为 2019-nCov 传播和流行的媒介,而突然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关注,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

气溶胶究竟是什么?

跟疾病传播是否相关?

对新病原研究及未来科研工作有何提示?

气溶胶(aerosol)一词汇看似生僻,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气溶胶是直径范围在 0.001~100 μm,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天空成为蓝色,太阳落山时成为红色,这些都是由于气溶胶微粒具备如普通微粒一样,能发生光散射的物理性质造成的。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矿石研磨形成的固体粉尘、喷洒的气雾剂也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640 (6).jpeg

微生物气溶胶与致病性

相比于这些,生物样本来源的微生物气溶胶形成及其影响却了解较少。微生物气溶胶内可携带大量细菌、真菌及其孢子、病毒等,并随同空气流动而传播。早在 1883 年,有学者就曾报道了巴黎每年季节变化周期、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与当地感染致死病例发生率之间的密切联系【1】。这应该是最早的气溶胶及其致病性研究的报道。

与非生物来源气溶胶的形成机理类似,生物组织样本在经历研磨、匀浆、高速流动等过程中,其中包含的微生物均可得到释放并在以气体为主的分散介质作用下,形成气溶胶。如果其中包含致病性较高的病原物质,则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几率。

【1】Miquel, P. 1883. Les Organismes Vivants de l'atmosphere. Gauthier-Villars, Paris.

  • 人员安全保障:全自动封闭系统不可忽视的优势

面对当前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量医护人员不舍昼夜抢救危机病人的同时,针对全新病原体的基础性研究和新型治疗方案、药物及疫苗开发的艰巨工作也摆在科研工作者的面前。从感染患者体内分离获得毒株、鉴定、模型建立、前导药物高通量筛选及下游检测等等,每一环节都涉及到研发人员面临高致病性病原体的暴露,那么具备什么特征的样本处理及分析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对研发人员的有效防护呢?全自动的封闭系统无疑成为了最佳的答案。

此前对于全自动的封闭系统重要性的认知,仅停留在样本安全:杜绝受外源微生物污染及非目的样品混入的风险;即便在临床样本的分析中,如研究热点肿瘤异质性、肿瘤免疫研究,由于样本不具传染风险,封闭体系在对操作人员安全防护中的优势常被忽略。

  • 全自动封闭完整工作流程致力安全的细胞生物学研发

当前阶段,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将着眼于病毒溯源、传播机制、动物模型建立、感染与致病机制、快速疫苗研发等方向着重发力。美天旎多款全自动封闭系统可满足固体样本解离、目的细胞分选、细胞扩增及检测分析的完整细胞生物学工作流程需要,旨在确保生物样本可靠性的同时,更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现在美天旎已全面复工,任何技术产品相关疑问可随时与我们取得联系。一切与疫情相关咨询均将被优先受理。美天旎携手一线医护人员、科技工作者,共同致力疫情消除!

640 (7).jpeg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德国美天旎生物」   

*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邮箱:biomart@dxy.cn),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辑: zhuq    来源:丁香园

联系我们

为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治需要,丁香通诚邀您提供相关信息,不限于:可供应产品信息、捐赠意向、技术资料等内容,请通过邮件 biomart@dxy.cn 联系我们!

直击抗疫科研前线,丁香通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