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 AB 面

   2020-02-02
字体大小:

针对近期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一波热烈公众探讨,有几点浅见与大家交流,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一、疫情中的舆论引导需要更有社会责任感

疫情当前,全民防控,众志成城均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相信疫情的拐点就在近期!但我们一些企业和媒体报道却似乎战出了另一场硝烟,相关报道看似公允,夹带着的明显的焦虑感和功利味,以至于引导大量无医学检验知识基础的民众对核酸检测技术的认知偏差,引发民众对医疗检测技术的舆论焦虑甚至恐慌。

诸如「检测 4 次,才发现核酸阳性」「CT 结果来做确诊,不要迷信核酸」等报道,更是把对核酸检测技术的质疑推向了舆论高潮。笔者希望大家减少舆论焦虑,甄别相关报道的严谨性,正确认识核酸检测技术的 AB 面:

二、正确认知核酸检测技术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热点后终将大浪淘金

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国内迅速涌现出近百个号称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企业,虽试剂盒开发门槛较低,但对企业生产经验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更大的考验,部分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较弱的企业涌入,出现质量和性能的良莠不齐现象也可以理解。

国家药监局紧急审批注册的 7 家企业中大多数拥有十几年的分子诊断产品生产经验,产品性能和质量是符合标准并用于疫情防控一线的!2 月 1 日国家工信部已表示该 7 家企业新冠试剂盒日产量已经达到了 77.3 万人份,是疑似患者的 40 倍,能够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蹭热点的用心终将回归。

2、信任核酸检测结果,科学理解检验的局限性

针对「检测 4 次,才发现核酸阳性」的报道,我们需要正确和科学理性的看待,更不必要引发民众对核酸检测的偏见和焦虑。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样本类型选择、采样质量、患者病毒感染周期、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以及实验操作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另外,对此权威专家也给出了正向回应,北京市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曹志新表示「对于绝大部分病人来说,现在用的实时荧光法核酸检测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都能单次检测呈阳性。如果持续检测都是阴性,高概率是该名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检测出来,从传染病防控角度讲,核酸阴性期间排毒量少,传染风险小」。李兰娟院士也表示,「这种情况不可怕,检测不出来,也就是不具有传染性,只有病毒在肺里繁殖后,喷出物检测呈阳性,才具有传染性。」

另外,针对「CT 结果来做确诊,不要迷信核酸」的观点探讨,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CT 是一种病变情况的辅助检测技术,而核酸检测是病原学的检测手段,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核酸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更高,CT 筛查可操作性不强。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敏鸣教授认为,CT 特别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会带来大量的消毒消耗;同时,CT 阳性也存在误诊可能;笔者非常担心大家夸大了 CT 的作用,而忽略了 CT 检查过程中的感染控制,也忽略了核酸检测更早期、更敏感、更特异准确、更易操作的优势。

3、正心正念,公允看待企业宣传,避免失实宣传

疫情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各家企业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宣传都各显神通。「8-15 分钟内出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 100%」「一人一机一日检测样本量达 1000 人份以上」的宣传,引发公众较高关注,面对这样的宣传我们民众确实需要公允判断。

对于检测速度,我们应该理解企业希望体现技术优势的初心,相信宣传的速度在特殊环境和极端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实现。如笔者就联系了相关企业,其 1000 人份的检测通量前提是在 1 天 24 小时满负荷工作情况下可以实现,被媒体和民众没设前提的理解为夸大宣传。但对一些弃医学检验常识不顾的失实宣传,企业也确实需要正心正念!

图片 1.png

三、核酸检测仍是最优的快速筛查确诊分流防控方案

1、诊疗规范明确核酸检测是确诊指标

国家卫健委自 1 月 15 号发行第一版新冠诊疗规范后,陆续修订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规范试行到第 5 版》,并均明确核酸检测(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基因测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手段。

2、核酸检测技术能很好解决疫情防控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疫情严重,新增疑似病例仍呈增长趋势,笔者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①轻症和潜伏感染者发现难;②疑似病例管理分散,核酸检测需求激增与筛查分流确诊效率低存在矛盾;③返工潮即将到来,下沉确诊体系,快速筛查分流是关键。所以,笔者建议医疗和疾控机构在保障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选择操作更简便,生物安全性更好,效率更高的检测方案至关重要。

总之,在严峻疫情笼罩下的民众焦虑甚至恐慌,我们需要客观公允的看待看待各方的消息和信息,不偏听,不执念,不相互攻击,科学评估,严谨求证,正心正念才是特殊时期媒体和民众应有的态度!


文章来源:唐瑶(原创)  

 *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邮箱:biomart@dxy.cn),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辑: gaowei2010    来源:丁香园

联系我们

为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治需要,丁香通诚邀您提供相关信息,不限于:可供应产品信息、捐赠意向、技术资料等内容,请通过邮件 biomart@dxy.cn 联系我们!

直击抗疫科研前线,丁香通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