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专访博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张林峰
前言:「制造」和「智造」,一字之差,背后却蕴含着中国一家高科技民族品牌的转变历程,如何感应市场与国际化的韵律,如何自我反省不断创新力争在国际基因检测领域拔得头筹,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杭州博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张林峰进行分享。
DXY:首先非常感谢张总接受我们此次的采访。21 世纪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时刻,又正值国内基因检测蓬勃发展时期,博日科技在基因检测产品线上做了哪些准备以迎接这个时代的来临呢?
张林峰:杭州博日公司在基因检测领域已深耕 17 年,在国内可谓资历最深的一家。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会从一般产品制造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化,而综合解决方案如何落地,指的是博日公司将从仪器产品、配套试剂、应用方法直到客户问题最终解决等一系列的连锁性处理。
DXY:博日科技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借助此次慕尼黑展会,公司带来哪些亮眼的优势解决方案呢?
张林峰:我们认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产品路线必须要大众化,平民化。
现阶段,博日公司已从最开始的科研、临床医疗等稀有领域,向诸如水产,宠物,种植等智能大众化领域转化,这样才能让科技真正落实惠及到每一个人,经得住考验,从而实现「智造」两个字的含义。
DXY:好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市场营销机制来推动。博日科技在营销体系方面都有哪些经验和优势可以分享呢?
张林峰:今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仪器事业部和试剂事业部,以方便公司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售后全方位、更加迅速地应对市场需求。原有的市场部在两个部门之间起衔接桥梁的作用,方便于两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两个部门的产品线依旧是在生命科学领域,面向四大客户:一是常规高校科研、科研院所;二是临床医疗、分子诊断医疗;三是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四是工业企业用户。19 年我们将更加偏重于科研和工业企业这两个领域。
DXY:其实博日科技在杭州滨江区非常有名的,也是在营销方面非常专业的一个平台,您能否介绍下丁香通是如何助力博日科技的,未来你们希望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张林峰:首先我们非常感谢丁香通给予的巨大帮助。博日公司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制造型领域,以往也是利用传统的销售渠道。与丁香通的合作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互联网+」这种新的营销体制。
通过这个方式,不仅拓展了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也将我们的营销触手伸向了国内外。
DXY:据悉博日科技未来的重点会投身于基因检测行业,日后博日科技针对 TO B 的基因检测公司,在营销方面会推出哪些产品。
张林峰:在产品方面,博日科技公司已经做的相当全面了,从分子诊断的前处理制样到扩增分析,从最终分析结果的提出到应对方案的提炼。
针对各个领域的 TOB 客户,我们已筹备并举办了多起专业说明会,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应用说明会,普及分子学知识,教会客户如何使用产品。同时,加快了试用样机的申请机制,尽量满足客户提出试用申请后一周以内样机到位。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首先,就国内重中之重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我们会对所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每个省的一些部门,举办说明会;在动物防疫方面,我们曾经在山西、陕西,针对动物防疫检验局的所有县级操作人员进行说明会,培训他们如何去分辨分子诊断仪器和一般常规免疫检测,以及两者之间如何去配合。
DXY:您刚才提到了大众化用户、TOB 用户都有众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那在博日科技发展的 17 年里,在基因检测、生命科学领域,是否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分享的?
张林峰:我们总结为三点,第一点就是危机感,第二点就是自我反省,第三点就是持续创新。
第一个「危机感」。尽管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在逐年增大,但进口品牌仍占据着约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的路还很远,不能满足于眼前,毕竟进口品牌无论在研发实力,还是在技术积累上都远超我们,一丁点的松懈就会失去大好的局面。
第二个就是「自我反省」。在市场拓展上,我们国内企业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例如我们潜意识中在模仿进口品牌,但很多时候是形像神不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自我反省,摸索出一条中国企业自己的路。
第三个是「持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持续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将会失去发展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以中国速度超越国外企业。
如需了解更多,您可与我们联系
Tel:0571-26894600
Mail:jiangnanjun@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