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海外读博学成归来的刘博士,看到了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当年的招聘简章,其中所提到的房子、安家费和科研奖励政策等福利待遇令他心动不已,决定入职该校。 然而,入职后落实的待遇跟简章中提及的内容却大相径庭:学校提供的过渡性居住房屋租金不断上涨、人才公寓无法兑现、科研奖金大打折扣…… 万般无奈之下,刘老师于 2018 年 10 月 30 日向该校提出辞职申请,却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声称:如果想走算其违约,需按合同规定赔偿校方 138 万元。 此事爆出,引起轩然大波。但盘点一下,类似事件也绝不在少数。这似乎跟很多人的固有观念相悖,在不少人眼中,高校的职位是铁饭碗,进了高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后半辈子就可高枕无忧。 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告诉我们:高校招聘的坑,一点不比外面少! 第一坑 —— 安家费 对于大部分硕博生而言,辛苦读书多年,能够居有定所已是最基础也最强烈的需求。虽然相对于日渐增长的房价,高校能给的安家费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却是所有待遇里最大的一笔款项了。 正因如此,不少高校会习惯性在这里「动手脚」。 比如,说分房子,安家费当然不必给。跟直接给钱比起来,分房子自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可操作空间就大了。 盐城工学院就采取了「口头许诺,事后打折」的方式。入职前,该校曾向刘老师许诺会有人才公寓分给他,可等真正入职时,学校却说公寓已分完,先住过渡房,等到第二期公寓建成再补分给他们。 几个月后,过渡住房租金上涨,第二期人才公寓也被学校以各种新政策新理由搪塞,让他继续等第三期人才公寓。第三期人才公寓迟迟没有消息,学校也终于不想掩饰,直接派律师跟各位博士们解释说:分房只是口头约定。言外之意,说过的话,不算数。 据论坛网友描述,云南民族大学则以交税为借口,给入职者们的安家费打了折扣:要么一次性领,扣 45% 的税;要么十个月分摊,与当月的工资薪金一起扣缴个人所得税,税负高达 35%。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项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更有甚者,给想要拿到安家费的教师们设定「门槛」:安家费以论文水平作为标尺,还得额外附加 5 到 10 年的服务年限,对入职后申请基金和发表论文也有要求…… 满足条件了,安家费还得分几次给。 想要安家费?先看看自己本事。 第二坑 —— 科研启动金 视科研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博士们,都很看重科研启动金。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并未苛责太多,但也会暗暗设卡。 比如,2014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台的《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管理办法》第二条提到: 引进人才,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即可申请科研启动金资助。(一)为我校建设国家人文社科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急需的人才,或为我校教学任务较重而专业师资奇缺之领域的专业教师,或为我校需要的其他特殊专业技术人才。(二)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三)聘用合同约定在我校的最低工作时间不少于五年。 看上去,科研启动金基本可以照实发放。不过,在该办法第五条中也提到,科研启动金在课题结项前最多只能使用二分之一,余下部分待课题结项后方能报销。且不说课题结项又有一系列标准,新入职的教师们,从哪里找钱垫付呢?
可能的办法,就是拿到其他科研资助。实际上,也有不少高校的科研启动金,正是与科研资助挂钩。比如,必须要拿到省部级以上课题,才能使用科研启动金。 这里就存在悖论了。没有钱,前期研究无法开展,大课题就申请不到;申请不到大课题,那就没办法使用科研启动金。 好吧,那就僵在这里吧。 第三坑 —— 薪水待遇 一般高校在引进博士时,都会为博士们描画出一副教学任务轻松,休息时间多,薪水高的美好蓝图。但入校后,博士会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校方给出的薪水范围内,大部分人只能拿到最低线。教学任务很繁重,基本上都是满课,如果不上课,就没有课时费,薪水就是毛毛雨。 悖论又来了!待遇肯定要跟科研绩效挂钩,如果上课,就没时间搞科研;不上课,就没课时费。刚毕业的博士,正是要花钱的时候,结婚生子,房子车子,睁眼就是钱。到底是上课赚课时费,还是做科研图发展,这真是个 to be or not to be 的命题。 不少新闻,也将青椒们的亚历山大公诸于众。山东某高校严重超编,依旧招收博士,每月薪水只有 3000 块钱;郑州某高校,招聘博士,到手工资 2900…… 如今博士研究生津贴都普遍超过 3000,高校给出的这点工资,如何让年轻人安心搞科研?—— 还不如工地搬砖来得多。 第四坑 —— 科研奖励 说到搞科研,高校颁布的一些科研奖励政策也常常朝令夕改,大大缩水。 盐城工学院的刘老师,也在科研奖励上吃了大亏。2016 年 1 月 1 日,校方实施新政,鼓励博士科研创新,并许以高额奖励。同年,刘老师自费 30 万元申请了 5 项国际专利。一年后,专利陆续在国外公布授权,他向学校申请奖励,以支付垫付的费用,学校一直推诿。
很快,校方又出台新政,将科研奖励缩减,授权国际发明专利从等额奖励变为一件 2 万元。按道理说,刘老师是新政策颁布之前申请的科研奖励,应该按照旧办法实行,但校方对此给出的回应却是:同样按照新政策实施。 先许以承诺,让博士们自费搞科研,而后改变政策,明目张胆地反悔。博士们就成了实实在在的「韭菜」。 第五坑 —— 解决配偶工作 高校针对新引进博士的配偶工作问题,大多给出以下方案: 1. 随调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常见的解决配偶工作的方式。理论上可以解决编制,而且是在高校内安排工作。但现在几乎没有了,如果配偶也是博士毕业,而且在别的学校当老师,才有很小的可能性随调。 2. 人事代理 高校安排工作,但是没有编制,人事关系挂靠中间公司,经常是给一些打杂的活儿。 3. 解决配偶工作 这个说辞是高校招聘中常见的,但定义比较模糊。既可以安排在高校,也可能安排在校办企业等等,反正给个工作,但是工作职位与环境不能保障,有可能好,有可能不好。 4. 协助解决配偶工作 最不靠谱,高校可能压根就不管,或者不肯出力。毕竟,打个电话也算是协助。
说到底,配偶的工作还是跟能力挂钩。要么是配偶的能力,要么就是引进博士的能力。 这个世界,太现实啦! 第六坑 —— 卸磨杀驴 有人可能会问,高校既然没有能力给教师们提供许诺的福利报酬,为什么还要连哄带骗地招人呢? 学校要建设,重点学科也要建设;专科要升本科,本科要拿硕士点;包括最基本的本科教学评估,所有的指标里,都有教师中硕士博士占比的要求。但评上之后,博士们就成了鸡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就来了。 2018 年,临沂大学近 300 名教职工近期面临失业风险,其中 2012 年与该校签约的教职工两次合同将于 2018 年 9 月到期。根据劳动合同法,人事代理合同第三次签约,应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通常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意味着,没有法定事由,学校将不能随意解雇员工。
虽然校方声明,学校的行为属于正常履行劳动合同和规范用工,但仍少不了卸磨杀驴之嫌。 第七坑 —— 编制 以前,进高校任职的教师们基本都有编制,但是想拿编制却并非易事。编制也成为青年教师的七寸,被高校死死拿住。 2015 年,武汉大学出台「3+3」聘用制。三年后,在第一个工作考核期满后,考核结果引发巨大争议。根据网曝的结果,只有 4 人通过评审,进入武汉大学的正式教师编制,淘汰率高达 97%。
高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的科研绩效考核也一路看涨。本来能达到的,等新政策出来,又没过线。有的高校干脆把原来制定的人事制度红头文件紧急撤网,再不认账,一律按照新政策实施。 第八坑 —— 违约责任 有人大概会想,既然那么多坑,辞职不就得了?可以的,想走没问题,先交违约金。 高校给博士们埋下不少坑,却给自己留有后路。最常见的,就是约定服务期限。有了这个期限,想走人就是违约,违约就得赔违约金。这逻辑,没毛病吧。 可是,服务期限的约定,在《劳动合同法》中,仅限于提供专项培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不少高校拿着鸡毛当令牌,对法律规定无限延伸。不得不说,很多高校的这类政策制定者,完全就是法盲! 比如,忻州师范学院《教职工离职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 引进的博士,如未满服务期离职,应按比例退回安家费;根据未满的服务年限,按每年 5 万元交纳补偿费;按每年 0.5 万元交纳服务年限补偿费;如在校期间通过职称评定的,根据未满的服务年限再交纳补偿费,正高职称 5 万元 / 年,副高职称 4 万元 / 年,中级职称 2 万元 / 年。除此之外,在职培养的博士,还要全额退还学习期间单位承担的工资、补贴等全部费用。 该校女博士贾老师就因为这些规定,在离职时拿到 51 万违约金的索赔。 对于辛辛苦苦深造数年才拿到博士学位的莘莘学子而言,图个稳定的生活当然无可厚非,但搞研究一把好手的博士生们,却屡屡踩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避坑呢? 其实很简单,认清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校不是冤大头。他们既然愿意抛出「高薪水,优待遇,好福利」的橄榄枝,对于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们肯定会「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揽瓷器活儿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金刚钻,抱着侥幸心理想在高校摸鱼,绝非明智之举。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签合同之前,先仔细把条款问清楚。比如,高校提到的安家费是税前还是税后,科研启动金到底如何使用,薪资的构成是什么样的,配偶安排的工作岗位究竟如何…… 碰到有疑问的条款,一定要问清楚,甚至可以找老师和律师求教。别怕给高校添麻烦,只要想要你这个人才,绝对不会介意多花点时间。 找工作,是人生的重大选择,学霸们万万要三思而后行啊~ |
本篇内容为丁香园原创,版权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