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从叶柄或靠近叶柄基部的茎上生长出来的,除叶身外所有叶性器官都称托叶。因此其外部形态,组织构造,着生位置,以及数目的多少,均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双子叶植物中最为常见,如豌豆(Pisium sativum)、香车叶草(Asp-erula odorata)等生有和叶身性质相同的托叶,但亦有不少生长异质、异形或发生形式不同的托叶的。山毛榉科(Fagaceae)、桦木科(Betulace ...
为伴随氨基切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CH-NH2键由酶的脱氢作用所产生的亚氨基 CHNH 水解而产生氨和羧基的反应(例如谷氨酸脱氢酶、胶氧化酶)。此外还有脱氨基反应(生成双键,如天门冬氨酸脱氨酶),氨基水解酶(如腺苷酸氨基水解酶)。另外转氨基反应对供体来说也是脱氨反应。 ...
e 为能切断氨基而产生氨的酶之总称。以催化水解产生OH化合物的氨基水解酶为主,但催化脱氨产生C-C双键的酶(脱氨酶)也有称脱氨[基]酶的,广义地有时也指催化其它类型的脱氨[基]反应的酶。 ...
春化处理后,如给与高温或干燥的条件,则春化处理效果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脱春化。当春化处理不充分时容易发生脱春化现象,经过充分春化处理后,脱春化就比较困难。春化处理不充分时,如维持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春化处理的效果仍能保持,而不会发生脱春化。 ...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分化的特征,看上去只表现出单纯的外表形态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脱分化。植物的愈伤组织、动物伤口附近所看到的细胞,以及已癌化的细胞、细胞培养刚移植后的细胞等,都属于某种程度的脱分化。脱分化的细胞多数都能活跃的增殖,而且在某一期间反复增殖后,发生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的例子也不少。此时动物细胞常能分化出具有与原来相同特征的细胞。但例外的也有完全再分化为别种 ...
在某一神经细胞例如A促进B的过程中,第三神经细胞C则抑制A,产生此现象称为脱促进〔作用〕。解除了从A加到B的促进作用,B可由C间接地受到抑制。为脱抑制的对应词。 ...
制作骨、牙齿等各种显微标木时,因钙盐妨碍透明,所以必须先将钙除掉。这种处理过程称为脱钙,一般均用酸进行处理。例如使用10%甲醛100份加浓硝酸15份的溶液(容量比),则甲醛的固定作用和硝酸的脱钙作用可以同时进行。近来多用离子交换法脱钙,但对染色性有影响。另外,脱钙处理后剩余的骨成分,总称为骨质(ossein)。 ...
在由复合蛋白质构成的酶中,特别是能利用透析和其它方法可逆地解离其低分子成分时,称蛋白部分为脱辅基酶蛋白,低分子部分为辅酶,具有两者结合催化效应的复合蛋白质称为全酶。即辅酶 脱辅基酶蛋白全酶。当辅酶的结合强固时称为辅基,例如硫胺素焦磷酸是丙酮酸脱羧酶(EC 4.1.1.1)的辅酶,从全酶分离出后再加入到脱辅基酶蛋白中恢复其催化作用。NAD与其说是辅酶,不如说是底物。由于脱辅基酶蛋白的某个脱氢酶的 ...
关节头自关节窝脱出的现象。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区别。先天性脱臼多见于脱关节,女子约为男子的5倍。 ...
指叶、花、果实等器官从其基部分化出的离层而脱离。这是由于离层的细胞壁中胶层被酶分解,细胞间发生分离或离层细胞壁分解,使细胞解体而引起的。在未发生离层分化时,也偶有发生的,这时木栓组织发育,使器官和茎之间的通路断绝,以致器官枯死脱落。通常在器官到达一定生理期限时发生,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叶是不脱离的。由于离层及其周边细胞的植物生长素、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受到显著的影响。 ...
1961年w.Liu和H.Carns作为与棉铃脱落有关的物质,从成熟的棉果壳中提取的可抑制植物生长的物质,定名为脱落素。1963年,K.Ohkuma等同样 从未成熟棉铃中得到了促进落叶的物质。由于两种不是同一种物质,而把前者定为脱落素Ⅰ,后者定名为脱落素Ⅱ,后来又确定出结构,把脱落素Ⅱ称为脱落酸。 ...
缩写ABA。为植物生长机能调节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是K.Ohkuma(1965)把这种促落叶的物质从棉铃中分离出来的,并确定了它的结构,同年J.Cornforth等对此进行了合成。以后又确定它是与冬眠素(dormin)在欧亚槭(Acer pseucloplta- anus)的夏季叶中〔产生,在冬季短日照条件下聚集于短芽,与休眠芽的形成有关。C.Eagles, P.F.Wareing,1963 ...
引起病毒衣壳的重新组成,从而裸露出病毒核酸的过程称为脱壳。噬菌体的核酸是由质粒注入到细胞内,而衣壳遗留于细胞外,因此它就没有相当于脱壳的过程。对动物病毒来说,病毒质粒和受体间的反应是以“引栓”形式进行的,这就和侵染过程有着切不可分的关系。 ...
C27H44O,胆甾-5,7-二烯-3β-醇。甾醇的一种。在生物体中以胆甾醇的形态少量存在着。 是维生素D原的一种。由紫外线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3。曾认为是由胆甾醇生物合成的,但现在证明是胆甾醇的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虽然生成毛地黄皂苷化物(digitonide)但与甾醇毛地黄皂苷化物相比,其溶解度稍高。 ...
除去肌鞘的肌纤维标本。最早由名取礼二在甘油中从肌纤维将鞘去掉所制作的,也称为名取氏标本(Natori′s preparation)。比甘油肌还接近于生活状态,是位于生活肌和甘油肌两者之间的标本。通过电气刺激,可引起局部收缩、传播性收缩,但传播速度比活着的肌肉要慢得多。这些反应认为是由于小胞体、横行小管系等肌内部膜系(internal memb- rane system)的活动所引起的。近年来在 ...
C19H28O2,3β-羟基-5-雄烯-17-酮。亦称脱氢异雄酮,缩写DHA或DHEA。是睾酮生物合成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主要是由17β-羟甾醇脱氢酶而生成雄烯-3β、17β-二醇,△5-3β-羟甾脱氢酶和△5,△4-异化酶的作用生成睾酮。具有较弱的雄性激素作用,可以从尿中检测出来,经常以硫酸酯形态排出。认为这些是来自副肾的雄激素。在胎儿的副肾中产生的这种甾体,在肝等中接受16α羟基化后,在胎盘 ...
催化底物(AH2)脱氢传递给电子受体(B)的脱氢反应(AH2 BA BH2)之氧化还原酶的总称。脱氢酶在呼吸和发酵中作为代谢底物,最先接受氧化的阶段是重要的。一般来说对代谢底物AH2的特异性是严格的,已知有许多种。每种名称分别冠以所代表底物的名称(如乙醇脱氢酶,黄嘌吟脱氢酶)。不能直接利用分子态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多种脱氢酶,称为厌氧脱氢酶,如以NAD 或NADP 作为电子受体的吡啶酶类就属于此类 ...
有时也称羧化酶。为羧酸的羧基以碳酸的形式脱去的酶之总称。有α-酮酸脱羧酶、β-酮酸脱羧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此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如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被列入氧化还原酶中(在酶的化学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
抗坏血酸的可逆的氧化型,很难提纯。在生物体内,与抗坏血酸共同组成氧化还原系统,认为具有电子受体的作用。E0 ′= 0.060 V。如进一步氧化经2,3-二酮古洛糖酸(diketogulonic acid)一部分变成草酸。 ...
亦称脱羧反应,是从有机酸中脱掉CO2的反应。其一般形式是在羰基或氨基的邻接末端羧基被脱掉。有机酸脱羧时,最后生成醛,(直接脱羧RCOCOOH→RCHO CO2。如丙酮酸脱羧酶),或是生成新的有机酸(氧化脱羧:RCOCOOH X H2O→RCOOH CO2 XH2。如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氨基酸脱羧时直接产生对应的胺类。在氧化性脱羧中,这里X是NAD,NADP等。也有 1/2O2或磷酸替代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