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年

手机商铺

商家活跃:
产品热度: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入驻年限:10 年

  • 联系人:

    小鹿老师

  • 所在地区:

    上海 闵行区

  • 业务范围:

    技术服务

  • 经营模式:

    科研机构 经销商

在线沟通

公司新闻/正文

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

人阅读 发布时间:2021-04-15 10:37

 

会议目的及意义 

生物成像技术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及其与生理或病理相关的分子变化及分布特征,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它利用光谱、波谱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直接获得生物组织和细胞的微观结构及分子分布图像,获取与生理过程及病理相关的关键信息。空间组学技术:包括空间转录组测序和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等,可以将生物组织中转录组和代谢组高通量分析结果和形态学背景整合,使基因表达谱和代谢分子被定位到组织的原始空间位置,实现转录组图谱和代谢组轮廓变化的空间特征绘制。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引进,生物成像与空间组学技术优势互补,并逐渐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发病机制阐释、分子病理诊断、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将举办“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研讨会,旨在聚焦生物成像技术和空间多组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进展,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行业应用进行剖析,为相关人员提供更灵活的交流机会,促进合作。
 

1 日程安排
 

2 部分特邀专家

 

陈春英 研究员

个人简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

先后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担任NanoImpact主编,担任Science Bulletin, Nanoscale, 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担任Bioconjugate Chemistry, Metallomics, Nanotoxicology,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等期刊编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 化学奖、中国十大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

目前主要从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纳米佐剂与递送系统研究。

 

 

再帕尔•阿不力孜 教授

个人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兼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分析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曾担任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现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RCM、APSB、JANPR以及分析化学、药学学报、化学进展、分析测试学报、质谱学报和分析仪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蔡宗苇 教授

个人简介:

1982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德国University of Marburg获得博士学位,1991-1994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质谱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起受聘于香港浸会大学,现担任二恶英分析实验室主任,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教授长期从事质谱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环境、生物、药物和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与环境污染物相关的人体健康和疾病,已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600多篇论文;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获聘教育部讲座教授。

 

 

张四纯 教授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光谱/质谱分析的方法、仪器和应用研究,在单细胞代谢物质谱分析、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光谱阵列传感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王晓良 研究员

个人简介:

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效学平台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者。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心脑血管和神经药理学研究,以及创新药物临床前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离子通道综合性研究平台,建立了一系列中药评价方法及标准,并应用于中药大品种的研究。领导开发抗脑缺血和老年痴呆的一类新药及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种多个,如丁苯酞及前药PHPB(羟戊基苯甲酸钾),人工熊胆以及W1302,ZY022,F011等,多个已经开展Ⅰ期和Ⅱ期临床实验,为企业研发抗脑卒中新药多个。牵头国家及部位课题几十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70余名。现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药学联盟(FIP)科学委员会委员,亚洲药学联盟(AFPS)主席。“药学学报”主编及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等。发表研究论文论著200余篇,获授权专利近30项,获得省部级级科研奖励近20项。

 

陈德喜 教授

个人简介:

为首都医科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回国后创建了集艾滋病临床检验与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实验室;利用6年时间,把一个卫计委倒数第一的研究所(共16个所)发展成具有包括15个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40余项局级以上课题的一类研究所(33人编制)。

陈德喜个人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了9项国自然(2项国际合作重点)和2项北自然(1项重点),参与了2项11.5 ,2项12.5和2项13.5 (子课题负责人)在内的基金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IF300余分,SCI论著它引三千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批6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为肿瘤微创治疗产学研国家联盟理事。获北京市第四届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聂宗秀 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以颗粒质谱构建及小分子代谢产物质谱为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研制了多种颗粒离子化源及电荷探测器,构建了离子阱颗粒质谱装置平台,对微纳尺度颗粒进行了多参数表征;建立了基于指纹质谱的颗粒分析方法,获得了纳米颗粒的生物组织质谱成像,将质谱质量范围拓宽了8个数量级,从分子质谱的10e6 Da至颗粒的10e14Da;合成和发现了系列MALDI新基质,获得了多种动物模型下的代谢小分子质谱成像。近年来在Nature Nanotech.、Science Advances、Angew. Chem.、Anal.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上的工作,由杂志社撰文在同期的“新闻视角”中进行了专栏评论,入选2016年Nature Nanotech.杂志10周年专刊。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

 

马晨菲 博士

个人简介:

博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师从许国旺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的研究人员之一。以一作或共一作在Journal Chromatography A、Metabolomics等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国内第一本代谢组学著作《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ISBN:9787030215284)合著者之一,并参加编写植物代谢组学著作《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汪福意 研究员

个人简介: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国家质谱中心主任。1999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学金,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从事化学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研究。2007年入选中科院“海外杰出优秀人才”计划,现任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家质谱中心。汪福意研究员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和建立基于质谱和质谱成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特性。自2007年起,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和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973 项目课题等国家科技项目,在PNAS、JACS、Angew Chem和Anal Chem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

 

张晓兵 教授

个人简介:

湖南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89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先后取得有机化工学士学位、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和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留校任教,后又赴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瑞典皇家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国开展新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癌症早期诊疗应用研究,2006年起任教授。分别于2008年6-9月以邀请教授的身份到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2009年2-8月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科研合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2018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及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爱思唯尔2017、2018、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10年至今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10余项,发表通讯作者SCI源刊论文120多篇,包括PNAS 1篇、Nature Commun. 2篇,J. Am. Chem. Soc. 9篇,Angew. Chem. Int. Ed. 9篇等,12篇论文为ESI高引论文(1%TOP)。现任Spectrochim. Acta A、《中国科学-化学》、《化学学报》、《分析化学》等期刊编委。

 

 

丰伟悦 研究员

个人简介:

博士,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多学科研究中心及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及安全性研究;核分析技术及质谱技术在生物/环境领域中应用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及学术骨干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曾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纳米材料健康效应与生物安全性研究”)、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纳米材料的健康效应和安全性”)。在Acc. Chem. Res., Mass Spectrom. Rev., Anal. Chem., Small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7本。

 

刁星星 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从事药物代谢研究,尤其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进行创新药的DMPK研究。

2014.7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毕业,在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建立了新型毒品(合成类)的人肝细胞代谢平台,并与法医实验室合作,推定特征性代谢物,用于法医实践。2016.6起,先后在美国XenoBiotic Laboratories和药企Celgene进行[14C]标记药物的DMPK研究。2019.2通过中科院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建实验室,主要进行药物代谢、代谢介导药物不良反应机理、反常药动学机理的研究,尤其是[14C]标记药物的DMPK研究(物质平衡、组织分布、代谢物谱分析、代谢物鉴定等)。

2012年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21篇,包括Clin Chem、Clin Pharmacol Ther、Drug Metab Dispos、Forensic Toxicol、AAPS J、Acta Pharmacol Sin、J Pharm Biomed Anal、J Chromatogr B等学术期刊。总引用1100余次。

 

 

吴非 博士

个人简介:

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主攻功能基因组及分子遗传学相关研究。毕业后曾就职于基因公司、Life Tech以及Bio-Rad公司担任技术支持与应用专家及产品经理职务,现就职于美国10x Genomics公司,担任高级技术应用专家职务,在数字PCR、单细胞测序等前沿技术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3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

 

承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会务组:

会议主席:再帕尔 阿不力孜;

会务筹备和组织:贺玖明,梁琼麟
 

协办单位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欧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药学学报、仪器信息网

会议时间

2021年4月16日全天 9:00-18:00

 

会议地址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号(维也纳酒店广安门店)

获取链接,请15号之前访问“鹿明生物官网”查看详情~
电话:17317724501,邮箱咨询:market@lumingbio.com

 

END

文章来源于鹿明生物

上一篇

鹿明生物空间代谢组学科研应用手册

下一篇

这个R包不太冷系列三:一种“简单代码+简单调整=即刻出图”的包

更多资讯

询价列表

暂时没有已询价产品

快捷询价 发送名片
    当你希望让更多商家联系你时,可以勾选后发送询价,平台会将你的询价消息推荐给更多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