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明发热”、“内毒素血症”、“深部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

未来临床应用需要

   2014-01-24
字体大小:

近十年来,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表明,细菌内毒素已成为病患者多种并发症的致病因子。由于血液细菌内毒素的产生没有区域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机体创(烧)伤病灶或其它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过程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与移位,使感染的外源性或肠源性革兰阴性细菌凋亡后,其菌体细胞壁被水解释放出大量的细菌内毒素物质。因其可随渗液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机体发热或热原反应,促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微循环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内毒素血症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尽管感染诱发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细菌内毒素对其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大量研究揭示,内毒素具有广泛而又复杂的生物学效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病理过程出现的失控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高代谢状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均可由内毒素直接或间接触发。目前,因医院临床常规病原学 “细菌培养”无法检查,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临床医学研究方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致使生物体的发热反应,促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其生理病理倾向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产生出血倾向,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和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质代谢的改变。内毒素血症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引起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erious acute respiration syndrome,SA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IRS)或多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而导致死亡。据有献报道,各类疾病内毒素血症的鉴别发生率为:急性肝炎37-64%;爆发性肝炎58-100%;丙肝61.54%;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85%;烧伤85%;败血症70%; 急性胰腺炎90%;皮肤软组织感染70-81.1%;腹腔感染72-84%;尿路感染70-80%(肾炎)、癌症70%;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达100%;上感100%。据有关报道,每年超过50万的患者罹患内毒素血症,其中约40%-50%患者因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而死亡。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和非典型肺炎可能死于“急性内毒素中毒”,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病理解剖显示,有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器官损害现象。

内毒素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临床处理颇为棘手,其内容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及组织损害等一系列基础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大量资料证实,内毒素血症是内、外科危重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常见致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危重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内毒素系许多基础医学、临床学科和预防医学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加强其研究和认识有助于促进多学科的相融与发展。因此,对内毒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研究,是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该项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本项目技术成果主要用于不明发热、流感、肺部感染、胰腺炎、脑膜炎、烧伤、肝功能损害或肝移植病人的血液内毒素检测。近年来,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当血液内毒素阈值大于(0.1Eu/ml)时,便出现发热、发冷、头昏头痛、严重时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开展人体血液细菌内毒素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预示值,对指导临床用药和提高治疗治愈率,对促进人们健康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gaowei2010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