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质干细胞在生物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在生物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将如何 MSCs 细胞转移到受损或者功能缺失部位是 MSCs 治疗中的一项难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噬菌体表达技术获得的 Y 由 7 个氨基酸片段组成的多肽(E7)和骨髓来源的 MSCs 具有高亲和力,并且不存在物种特异性。因此他们将 E7 同聚己酸内酯(polycaprolactone, PCL)网偶联构建「MSC 归巢装置」,并在体内外进行了 MSCs 的招募效果检测。7 天后结果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在该装置生长的细胞并利用 TissueFAXS 系统(TissueGnostics)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同对照组(肽 RGD-偶联 PCL 网)相比,MSC 特异性标记的阳性率(CD44, CD90, CD105)更高。同时, 检测 CD68 发现该装置植入体内后造成的炎性状况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果显示了「MSC 归巢装置」较好的应用前景。
FIG.9 E7-聚己酸内酯网的体内实验结果。大鼠后肢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建立后,将 E7-聚己酸内酯网或对照组移植至损伤处(i ii iii)。7 天后取出聚己酸内酯网进行 CD44,CD90,CD105,CD68 染色。每组随机选取 8-12 个部位利用 TissueQuest 软件对网中单细胞各 marker 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用散点图输出发现 E7 同 RGD 相比 MSC 特异性 marker CD44,CD90,CD105 阳性率明显提高。炎性指标 CD68 阳性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