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多种新冠肺炎疗法在实验中,最被看好的却只有这 3 种 | 寻找特效药(上)

   2020-02-18
字体大小:

最近 1 个月,虽然隔三差五就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的新闻冒出来,但目前还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我国卫健委和 WHO 的指南,也只是给出了一些试行治疗建议。为了找到真正有效的药物,药物研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在不断地开展临床试验,希望能找到针对性的疗法。

截至 2 月 12 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DE)官网上,能查询到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临床试验已多达 80 项。其中,以「治疗」为目的的临床试验超过了 50 项。

人们迫切想找到新冠肺炎「解药」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数量如此庞大的临床试验一齐开展,也加大了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量,有些原始数据记录无法进行溯源;试验结束,传染性资料封闭,也无法查证它们的科学性、真实性,对患者来说未必是好事。

其中,一些试验是上市药物为扩大适应证做的「加试题」,少数是未上市新药的探索研究,还有一些是中药的组方。这些临床试验的方案是否合理、伦理是否认真审查、是否对受试者进行保护等,都没有看到权威部门的评审与讨论,试验的安全和有效性令人担忧。

另外,每个试验需要参加的患者人数都不少,在这个时候蜂拥开展,很可能让参与试验的患者错失其他更有效的治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么多临床试验,到底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呢?

今天,我们就来帮你筛选一下。如果把这 80 项研究比作 80 个在同赛道比拼的「运动员」,我们来当一回裁判,比赛规则应该是这样的:

• 看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否清楚。

意思就是,这个药的结构本身最好「骨骼清奇」、特长突出。打蛇还要「打七寸」,对付病毒也要找准弱点。

请问,这个药身上有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特定蛋白的基团吗?或者能阻断病毒复制的某个环节吗?如果是,加 10 分。

•  看临床前试验的结果好不好。

一个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要先进行体外试验。就像参赛前的模拟比赛,平时成绩不错的运动员,在赛场上获胜的希望也会更大。请问,之前有没有设计严谨的体外实验证明,这个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或它的「近亲」SARS 病毒有抑制作用?如果有,再加 10 分。

•  看药物的安全性、人体可耐受的程度。

如果一个药只是效果好,副作用却大到身体受不了,就像一个靠兴奋剂才能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只能被淘汰掉。

根据这个规则,可以大致把这 80 多项研究中的药物分为 4 大类:

1. 我们看好的「种子」选手:直接针对新冠病毒、有清晰靠谱的作用机制、之前有临床前试验(动物或体外)阳性结果的「模拟考成绩」作为支撑、副作用不大。
2. 普通选手:针对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不清晰,或没有体内外的研究证据支持,但有针对同类疾病阳性结果的「模拟考成绩」作为参考,或者在个别患者身上体现出了疗效、但副作用较大等等。
3.「莫名其妙」型选手:上述信息都是空白,不知道为什么能上临床试验的药物。
4. 缺失关键信息无法进行评估的选手。

下面,我们就来挨个点评一下,看究竟谁能凭实力「C 位出道」,谁是来划水打酱油的。

种子选手

目前赛场上,有 3 位「种子选手」表现不俗,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瑞德西韦:体外实验抗病毒活性好,临床有治愈病例

image3.jpeg

瑞德西韦是一个进口药,在国际公认的「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注册。2 月 2 日,这个药的临床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目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作为一个核苷类抗病毒药,瑞德西韦之前主要用来治疗埃博拉病毒,已经完成了 3 期临床试验,目前还没有在任何国家上市,也没有对人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报道。

之前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发现瑞德西韦对 SARS 病毒有效,而且在感染前预防性使用瑞德西韦、或感染后早期使用瑞德西韦,都能明显抑制 SARS 病毒的数量,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 [1]

今年年初新发表的一项体外研究证实,瑞德西韦对新冠病毒有体外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是 0.77 uM(微摩尔每升)[2]

也就是说,0.77 uM 浓度的瑞德西韦,就能把新冠病毒的活性抑制到原来的一半。

半抑制浓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可以横向比较药物的「战斗力」。

就像武侠小说里,面对同一个对手,有的人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打败对方,有的人却只动一根手指头,就能让对方跪地求饶。显然是后面这个人武功更高。

同理,半抑制浓度的数值越低,说明药物用的「力气」少、打败病毒的能力更强。

在这个试验中,瑞德西韦的半抑制浓度就比试验中的其他所有药物都要优秀。

此前,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也显示,在使用瑞德西韦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3],最终治愈。

新晋小将瑞德西韦还没出道,就已初露锋芒,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值得期待。

氯喹和羟氯喹:作用原理清晰,体外实验活性好

image4.jpeg

氯喹最早是用来治疗疟疾的抗疟药。

2003 年的研究发现,氯喹可有效预防和阻止 SARS 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4]

而刚才提到的瑞德西韦体外研究,氯喹也有「参赛」。它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体外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是 1.13 uM[2]

在这个研究中,氯喹的半抑制浓度仅次于瑞德西韦,排名第二。

羟氯喹是氯喹的衍生物,不良反应比氯喹更轻,目前主要用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之前的体外实验中也发现,羟氯喹能够抑制人冠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它对 SARS 和 MERS 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的半抑制浓度与氯喹类似 [5]

而且,氯喹和羟氯喹可与 ACE2 发生作用——ACE2 蛋白正是人体细胞被 SARS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受体。它们可能抑制病毒和 ACE2 受体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内进行复制。

氯喹和羟氯喹这对兄弟,可谓再次出征、宝刀不老,很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的。

目前共有 5 项临床试验在研究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的效果,3 项临床研究在研究氯喹对新冠肺炎的效果。

「新晋小将」和「实力老将」,谁能在冲刺阶段拿下「冠军」?让我们翘首以待。

关于其他在研药物的「比赛评分」,请继续收看腾讯医典「寻找特效药」的(中)篇和(下)篇。

说句题外话,小编没日没夜地梳理了好几天,才梳理完这些试验的相关信息,结果忽然发现试验注册数已经涨到 140 多项了。没办法,今天小编只能暂时先给大家讲这几种了,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分析这些试验的靠谱程度,尤其是那些不靠谱的,还请大家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Maria L. Agostini, et al. Coronavirus Susceptibility to the Antiviral Remdesivir (GS-5734) Is Mediated by the Viral Polymerase and the Proofreading Exoribonuclease. mBio, 2018; 9 (2): e00221-18 DOI: 10.1128/mBio.00221-18
[2]. Wang, M., 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 Cell Research, 2020.
[3]. Michelle L. Holshue, et al.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001191
[4]. Martin J Vincent. Chloroquine is a potentinhibitor of SARS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spread. Virology Journal 2005, 2:69
[5]. Vincent M J , Bergeron E , Benjannet S , et al. Chloroquine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SARS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spread[J]. Virology Journal, 2005, 2(1):69.


作者:叶译楚 王凤灵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

*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邮箱:biomart@dxy.cn),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辑: z翟某某    来源:腾讯医典

联系我们

为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治需要,丁香通诚邀您提供相关信息,不限于:可供应产品信息、捐赠意向、技术资料等内容,请通过邮件 biomart@dxy.cn 联系我们!

直击抗疫科研前线,丁香通与你同在!